煙臺市國土資源局2018年綜合統計報告
【概況】 全市土地總面積138.5150萬公頃,其中農用地105.8330萬公頃,占76.41%;建設用地20.9748萬公頃,占15.14%;未利用地11.7072萬公頃,占8.45%。耕地面積44.5567萬公頃,占農用地的42.10%。全市永久基本農田面積38.6418萬公頃。
【土地規劃和計劃管理】 2018年,全市報批新增建設用地1.33萬畝,超出省下達計劃7723畝;供應土地6.2萬畝,為上一年度的1.76倍。保障了煙臺萬華、塔山南路、市民中心等一大批重點項目用地需求。指導開發區、蓬萊市等五區市跨省調劑增減掛鉤節余指標1063畝,有效緩解了用地壓力。地質找礦再結碩果,新增黃金資源儲量172噸,繼續保持全省領先。爭取到全國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全國城市設計、全國首批歷史建筑保護利用、省級農村宅基地“三權分置”和省級土地二級市場建設、省級部分農用地轉用征收審批權下放等6項事關煙臺長遠發展的改革試點任務。在全省率先完成蓬萊、福山、萊山和開發區農用地轉用和土地征收審批權下放承接工作,共審批轉用征收土地6287畝,審批時限較以往縮短一半以上。
【耕地保護】 2017年,安排市級專項資金2000萬元,對5000畝低等級耕地進行提質改造。2017年度4.16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已竣工,2018年度3.1萬畝進度達到90%。完成耕地占補平衡項目10個,總規模2.8萬畝,凈增耕地6800畝;整治殘次園、林地3.3萬畝,新增耕地6896畝,全市連續18年實現耕地總量動態平衡有余。報請市政府出臺了《加強露天礦山礦產資源開發管理工作的意見》,確定到2020年各縣市區普通建筑石材礦山原則上只保留1家。全面建成科技管礦系統,接入礦山104個,實現了地下礦山三維可視化、生產過程實時監控化、人員產量數字化。
【資源管理】 2018年開展五項行動,切實維護自然資源市場秩序。一項是年度土地礦產衛片執法檢查,共查處違法用地1270宗、2244畝,查處違法涉礦圖斑31個。一項是自然資源領域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打擊了一批國土、森林和珍貴瀕危野生動植物資源等領域黑惡勢力違法犯罪。一項是開展“大棚房”問題專項清理整治行動,全市共發現查處“大棚房”問題79處,全部清理整治到位。一項是礦山安全生產大檢查及百日攻堅專項行動,組織安全生產檢查500余組、1340人次,檢查礦山企業及各種安全生產隱患點776處,對發現的問題和隱患限期整改。一項是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發現問題整改工作,全市各類保護區內礦產企業已全部停產停工,省級以上自然保護區內原有的24處采礦權已有1處退出,11處到期不予延續;原有的39處探礦權已有7處退出,5處到期未予延續。保護區內的風機、畜禽養殖、海水養殖、違規建筑及其它設施已全部完成整改;高爾夫球場3處已取締并完成附屬設施拆除和生態修復工作,3處已關停。
【建設用地與土地市場管理】 出臺了《煙臺市地下空間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管理辦法》,促進地下空間系統、有序、合理開發利用。制定了《關于完善煙臺市區工業用地供應方式的實施意見(試行)》,推行彈性年期出讓制度,大幅降低企業用地成本。成立了國土資源節約集約示范省創建工作煙臺市領導小組,印發了《2018年度工作要點》和《目標分解方案》。在全省率先完成2018年度批而未供和閑置土地處置任務,2018年共處置2007-2015年閑置土地5024畝、批而未供土地1.4萬畝,遠超上級要求的年度處置15%的目標任務。積極開展批而未供土地再利用工作,共上報利用3669畝,居全省第一位,占全省總規模的1/3。。
【生態保護】 發布了《煙臺市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規劃(2018—2025年)》,安排市級財政資金1800萬元用于露天礦山恢復治理,全市225處需要治理的露天礦山46處已開工,43個礦山復綠項目全部開工。報請市政府印發了《國土綠化提升三年攻堅行動實施方案》和《關于加快推進濕地保護修復的實施意見》,啟動實施國土綠化提升三年攻堅行動,完成造林和生態修復11.68萬畝、森林撫育20萬畝,完成濕地保護與修復8.4萬畝。全市有4個鄉鎮獲評省級森林鄉鎮,40個村居獲評省級森林村居。萊陽市獲批國家集體林業綜合改革試驗區。首次完成全市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評估工作,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578.42億元,居全省首位。在全省率先建成市級森林資源動態監測管理平臺。成功承辦首屆中國野生植物保護大會,是我國植物保護領域目前規格最高、規模最大的行業盛會
【不動產登記管理】 完成了芝罘、萊山部分小區的不動產登記歷史遺留問題處置工作,為上萬戶居民發放不動產權證。9月30日,全市所有縣市區全部實現不動產登記“一窗受理、5日辦結”。
【保障民生】 地質災害防治機制不斷完善,發布了《煙臺市2018年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健全了與氣象部門地災等級預報信息共享機制,全市連續七年實現地災“零傷亡”。狠抓森林防火責任落實、火源管控、能力建設、應急處置等重點環節,全市森林防火形勢持續平穩。市區交通環境持續改善,完成了市區道路微循環等7項規劃方案,做好了20余條道路、66條丁字路與斷頭路等規劃選線論證工作,編制了重要道路設計與景觀提升意向。自然資源信息化水平穩步提升,智慧煙臺時空大數據與云平臺建設試點項目正式獲批啟動,數字煙臺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應用范圍進一步拓展,已為23個部門的40多個系統提供在線服務,縣級平臺應用單位累計達到47個?!爸腔垡巹潯逼脚_一期項目榮獲2018年全國地理信息科技進步二等獎。
(審稿:于振海 撰稿:杜善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