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市國土資源局2014年綜合統計報告
【國土資源概況】 煙臺市地處山東半島中北部,全市土地總面積1.38萬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4.6883萬公頃、園地23.4039萬公頃、林地22.0915萬公頃、草地6.1784萬公頃、城鎮村及工礦用地17.0396萬公頃、交通運輸用地5.1728萬公頃、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8.8524萬公頃、其他用地11.0878萬公頃。全市已發現礦產68種,各類礦床點1182處;查明資源儲量的礦產35種(亞礦種39種)。在查明資源儲量的礦產中,能源礦產有煤、油頁巖和地熱3種;金屬礦產有鐵、金、銀、銅、鉛、鋅、鉬等11種;非金屬礦產有石墨、菱鎂礦、螢石、磷、硫鐵礦、天然鹵水、水泥用灰巖(大理巖)、飾面用大理巖、建筑用大理巖、沸石、透輝石、長石、玻璃用石英砂、飾面用花崗巖、滑石、膨潤土、珍珠巖等19種;水氣礦產有礦泉水和地下水等2種。
【土地利用規劃、計劃管理】 按照國土資源部要求,我市開展了中心城區及市域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中期評估工作,評估結果作為今后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改的前提和基礎。針對重點急需建設項目選址涉及有條件建設區的情況,編制了煙臺市中心城區城鄉建設用地規模邊界調整方案,將擬使用地塊從有條件建設區調整為允許建設區,同時相應核減允許建設區用地規模,共調整面積82.88公頃。
于2012年12月正式啟動了《煙臺市土地整治規劃(2011-2015年)》編制工作?!兑巹潯废群蠼洑v技術準備、調查踏勘、前期研究、成果編制、省市專家審查修改五個階段,于2013年9月形成規劃文本、說明、專題研究、規劃圖件,并上報省國土資源廳備案。
2013年,省國土資源廳分配煙臺市年度計劃指標684公頃(農用地593.33公頃),其中市級415.67公頃,縣級243.33公頃,養老項目25公頃。全市上報新增建設用地945.13公頃,其中批次和實施方案報地589.2公頃,使用挖潛指標57.73公頃,單獨選址建設項目55.53公頃,使用保障性住房指標和省指標242.67公頃。
【耕地保護】 市政府辦公室下發了《關于落實2013年縣市區政府(管委)耕地保護責任目標的通知》(煙政辦發電〔2013〕116號),將耕地和基本農田保護指標分解到各縣市區,層層簽訂《耕地保護目標責任書》,簽訂率100%??捎糜谡佳a的耕地全部逐地塊納入數據庫,嚴格落實占補平衡和先補后占制度。完成耕地占補平衡項目81個,項目總規模480.8公頃,新增耕地251公頃。從高密、日照、東營易地購買耕地占補平衡指標380公頃,緩解了市中心城區的耕地占補平衡壓力。2013年,省政府下達煙臺市的耕地保有量指標為4390755.53公頃,至年底全市耕地保有量為447007.67公頃。
【農用地轉用和土地征收】 年內,煙臺市共報批土地909.8公頃,其中農用地面積為613.6公頃,建設用地面積為212.87公頃,未利用地面積為83.33公頃。征地中嚴格落實“兩公告一登記”監督機制,加強征地批后監管,對征地補償標準確定、補償資金支付方式和到位情況進行監督,維護被征地農民合法權益。
【建設用地與土地市場管理】 會同發改、規劃、住建、公路等部門完成并發布實施年度市區土地供應計劃。年內,共審查辦理市中心區土地供應321宗、1431公頃。其中,出讓257宗、971公頃,出讓價款113.12億元;批復劃撥64宗,面積457公頃。開展基準地價更新工作,年內完成驗收并公布實施。土地動態監管系統全面上線運行,開展市區地價動態監測工作,相關數據按要求上報國土資源部。對各縣市區的單位國民生產總值的建設用地下降速度進行跟蹤監測,并與達標所需年平均速度對比分析,督促不達標縣市區進行整改。
市中心區出讓經營性建設用地5個批次、14宗,土地面積75.63公頃,成交額10.4億元。已熟化土地4個批次、15宗,土地熟化費總額17.9億元。會同市財政、住建和規劃部門,對市中心區已出讓的經營性用地進行清查,市對欠繳土地出讓金企業分別采取下發催繳通知、限時繳納,幫助企業尋求合作伙伴等措施催繳,年內催繳土地出讓金7.79億元。
【地籍管理】 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登記發證工作全面完成。全市共調查集體土地所有權面積1.25萬平方公里,村莊6534個,宗地約4.5萬宗,測量界址點約152萬個,設置界標約34萬個,建立了集體土地所有權數據庫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統。7月份調查成果通過省級驗收。集體建設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權調查已完成90%,調查宅基地約180萬宗,集體建設用地約4.5萬宗,集體建設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權發證率 58%。全市集體土地所有權數據整合基本建立。市區新地籍管理信息系統正式應用。宗地統一代碼編制工作基本完成。
【測繪管理】 部署對市中心區776.3平方公里進行1:500、1:2000測繪更新,對108.52平方公里進行新測,已開展1000平方公里的0.05米分辨率航攝工作。編制完成《煙臺市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推廣應用實施方案》,正按計劃完成現有各類基礎測繪成果向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的轉換工作。成立了數字煙臺平臺應用推廣工作小組,在原有應用的基礎上,又在電力、地震、糧食、公路、環保、水利、縣級城管、縣級地稅等10余個部門開展了20多個系統的應用?!耙粋€平臺,兩個市場”建設工作,OA系統已上線運行,土地交易、執法監察、建設用地審批系統及礦業權審批系統等已具備運行條件,正在測試之中。完成對全市乙級以下65家測繪單位的2013年測繪資質年度注冊審核工作。開展涉密測繪成果跟蹤檢查,對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間領用涉密測繪成果的13家單位進行重點檢查,對不符合《涉密測繪成果安全保密責任書》的要求的個別單位下達整改通知書,限期整改。
【礦產資源開發管理】 編制完成煙臺市礦業權設置方案。對全市686個礦山進行了年度檢查。對基本合格和不合格礦山全部下達了整改通知書,責令限期整改,并對7處礦山依法進行了處罰。聘請國家、省、市、縣四級礦產督察員60余名,形成了四級礦產督察網絡。全年開展了60人次礦產督察,對督察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進行了查處。全年辦理市縣兩級采礦權登記發證67件,初審省級發證報件83件,全部按照程序在法定時間內進行了審批和上報。以公開選擇的形式組織了4個礦山的價款評估工作,市本級共征收采礦權價款2962.95萬元。爭取到3個省級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獎勵項目,全市共爭取到國家級、省級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獎勵資金5.7619億元,有23個礦山企業正在嚴格按照項目實施方案設計開展工作。
【礦產資源勘查管理】 全市共發現山東省棲霞市笏山礦區、山東省萊州市后趙北部礦區、山東省萊州市騰家礦區等19處金礦開采后備基地和煙臺市萊山區金馬礦區1處鐵礦開采后備基地;新增金金屬量約242噸,新增鐵礦石資源量174萬噸?!渡綎|省煙臺市大沽夾河流域水文地質環境地質調查》等5個勘查項目獲得省經費補助1795萬元。完成“山東省煙臺市福山區杜家崖礦區深部及外圍金礦詳查”等8個項目設計審查、“山東省棲霞市百步山—虎山地區金礦普查”等4個省地質勘查項目的野外和原始資料驗收,并對“山東省煙臺市轄區地質礦產調查項目”等5個項目進行了成果驗收。組織部署老礦山礦產資源潛力調查工作,開展礦產資源潛力調查的礦山45個。加快推進整裝勘查工作,組織整裝勘查區內探礦權人編制完成133個探礦區年度勘查項目工作方案。
【地質保護與地質災害防治】完成了煙臺市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及萊州、招遠、龍口、蓬萊、棲霞、萊陽、海陽、牟平、福山、開發區10個重點縣市區的地質災害防治規劃修編工作。建立完善基礎地質災害專業和群測群防預警預報體系,與氣象部門建立了災害氣象信息通報共享制度,采用電話、手機短信、網站、媒體等形式向防災責任單位、防災責任人和當地政府發出預警預報,汛期累計發布預警預報信息10次,累計發布手機短信200余條。爭取了16個省級財政項目。其中,地質遺跡保護項目5個、地質災害治理項目4個、礦山復綠項目7個,補助資金7250萬元;爭取省國土資源廳第二批礦山環境恢復治理項目、地質災害治理補助資金8000萬元。設置5個市級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項目,補助資金2436萬元。2013年恢復治理土地面積120公頃,全市累計恢復治理土地面積2392.79公頃。
【執法監察】 全市346宗違法用地,扣減非立案處理28宗外,其余318宗已全部立案查處。決定拆除建筑物面積40.9萬平方米,已拆除13.9萬平方米;決定沒收43.44萬平方米,已全部沒收;決定罰款1629.24115萬元,已全部收繳;提出黨紀處分61人次,已全部落實,其中處級1人、科級及以下60人;申請強制執行225件。應立案查處的318宗違法用地已全部結案,履職到位率100%。發現的26個礦產違法案件中,扣減非立案處理2個、申請強制執行1個外,立案查處23個。收繳罰款38.97萬元,沒收非法所得14.66萬元,沒收礦產品1.0452萬噸;拆除井架16個,封堵井口、巷道18處,已全部整改到位。
【隊伍建設】 1.制度建設。建立健全崗位目標、風險控制等各項制度規定,進一步理順工作流程,加強程序控制,實現業務流程、審批環節、制度約束和權力運行的制度化、規范化。落實“一崗雙責”,堅持廉政建設與業務工作同部署同落實,同檢查同考核。2.整頓“四風”。制定下發《關于進一步嚴明各項紀律的通知》《關于進一步加強政風行風建設實施方案》等文件,對加強調查研究、轉變文風會風、提高行政效能、強化廉潔自律、厲行勤儉節約等提出明確要求。提前啟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在全局范圍內開展“慵懶散”專項整治工作,要求全體干部職工認真對照“四風”問題,深入剖析整改。層層簽訂廉政責任狀。開展廉政示范所創建工作,全市共有73個縣級黨風廉政建設示范所,62個市級示范所,30個省級示范所。3.干部隊伍建設。嚴格按規定進行干部錄用、民主推薦、組織考察等工作,。根據編制、監察部門統一要求,對單位機構編制情況及履行職責情況進行認真梳理。多次組織干部職工參加各類培訓及自主選學課程,定期組織收看“國土資源大講堂”等專題講座。4.提高行政。印發了《關于做好重大行政決定備案工作的通知》《關于進一步規范行政程序加強國土資源系統依法行政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對涉及全局的行政審批事項和重大行政決定進行了梳理匯總,共精簡審批要件8項,涉及6項審批業務。本著“制度標準化,辦事快速化,服務人性化”的原則,不斷優化網上行政審批系統,同時利用網上電子監察系統,強化效能問責,提高辦事效率。
【機構設置】 煙臺市國土資源局內設職能科室14個,直屬事業單位10個,其中正處級3個(土地資產經營中心、土地開發整理中心、自然博物館),副處級5個(執法監察支隊、土地利用規劃站、土地租金征收處、征地辦公室、地理信息中心)。下轄6個直屬分局,8個市(縣)國土資源局,91個基層國土資源所。全系統總人數2281名(在職1858名,離退休423名)。
【2013年領導干部名錄及變動情況】
唐建平 局長、黨委書記,土地資產經營中心主任(兼)
李衛華 黨委副書記
張永安 副局長、黨委委員
林成基 副局長、黨委委員
呂在范 副局長、黨委委員
李廣林 紀委書記、黨委委員
修曉明 土地資產經營中心副主任、黨委委員
周運源 政工科長、黨委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