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市國土資源局2012年綜合統計報告
【資源概況】 煙臺市地處山東半島中北部,位于東經119°34′-121°57′,北緯36°16′-38°23′。土地總面積1.38萬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4.73萬公頃、園地23.56萬公頃、林地22.14萬公頃、草地6.27萬公頃、城鎮村及工礦用地16.75萬公頃、交通運輸用地5.11萬公頃、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8.87萬公頃、其他用地11.09萬公頃(以上年度變更調查數據尚未通過上級主管部門審核確認)。全市已發現礦產68種,各類礦床點1182處;查明資源儲量的礦產35種(亞礦種39種)。在查明資源儲量的礦產中,能源礦產有煤、油頁巖和地熱3種;金屬礦產有鐵、金、銀、銅、鉛、鋅、鉬等11種;非金屬礦產有石墨、菱鎂礦、螢石、磷、硫鐵礦、天然鹵水、水泥用灰巖(大理巖)、飾面用大理巖、建筑用大理巖、沸石、透輝石、長石、玻璃用石英砂、飾面用花崗巖、滑石、膨潤土、珍珠巖等19種;水氣礦產有礦泉水和地下水等2種。在發現的礦產地中,查明資源儲量的礦產地177處(含共生礦產地),其中大型礦床29處,中型礦床45處,小型礦床93處。主要以煤、油頁巖、金、水泥用石灰巖、水泥用大理巖、滑石等六種礦產為主。其中巖金礦產地87處,占礦產地總數的52%。
【土地利用規劃、計劃管理】 2012年9月,經國務院辦公廳批準,《煙臺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年)》正式實施。新一輪規劃確定2006年至2020年,煙臺市新增建設占用耕地要控制在11347公頃以內,整理復墾開發補充耕地義務不少于11347公頃。2020年全市耕地保有量不少于439262.17公頃,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少于407551公頃。到2020年,全市城鄉建設用地規??刂圃?52386.46公頃以內,人均城鎮工礦用地控制在141平方米以內,中心城區建設用地規??刂圃?73平方公里以內。2012年度,煙臺市共上報審批新增建設用地1807.94公頃,其中農用地1581.56公頃(耕地695.99公頃),未利用地226.38公頃。全年使用年度計劃指標批準占用的525.8669公頃耕地,已從入庫的土地開發整理項目中,以“先補后占”的方式做到了占補平衡,其數量和質量均符合標準。
【耕地保護】 煙臺市嚴格落實耕地保護責任目標,加大耕地和基本農田保護力度。根據2012年變更調查數據顯示,年初耕地面積447428.78公頃,年末耕地面積447246.54公頃。其中:年度增加耕地面積612.55公頃,減少耕地面積794.79公頃(建設占用耕地面積576.9公頃,農業結構調整占用耕地面積217.89公頃);無災害損毀和生態退耕。比省政府下達煙臺市442267.13公頃耕地保護任務多4979.41公頃。截至2012年底,煙臺市建設用地總面積200115.85公頃,其中城鄉建設用地面積155228.14公頃(新一輪規劃確定的建設用地總規模為201770.71公頃,其中城鄉建設用地面積152386.46公頃)。
【農用地轉用和土地征收】 2012年,煙臺市共報批用地面積為2385.7463公頃,其中農用地面積為1659.8104公頃,建設用地面積為499.2568公頃,未利用地面積為226.6791公頃。共計169個項目,其中單獨選址項目23個,批次146個。對征收土地,確保被征土地權屬清楚、地類正確,征地公告和征地聽證公告按規定進行。將擬征地的用途、位置、標準、安置途徑等,以書面形式告知被征地村。被征收土地上的青苗及地上附著物的清點調查表都經過承包戶的簽字確認。經批準征收的土地,將征收土地公告送達被征用土地所在的居委會進行張貼。在土地被批準征收后,保證征地補償費及時、足額支付到被征地農民手中。批后公告按照法律規定執行到位,確保被征地拆遷農民的知情權、參與權、申訴權和確認權。
【建設用地與土地市場管理】 1.全市供應土地762宗、2546.67公頃萬畝(含出讓土地698宗,1900公頃),成交價款101億元,其中,招拍掛出讓500宗,1666.67公頃,成交價款91.9億元。2. 在全面推行凈地出讓的基礎上,加大保障性住房用地供應力度,全市供應住宅用地519.07公頃。其中,中小套型住房用地381.33公頃,達到了70%的規定要求。3. 與市財政、住建等部門對市中心區土地儲備出讓工作制度進行了全面梳理和調整,制定下發《關于加快芝罘、萊山兩區城中村改造實施意見》和《關于經營性建設用地收儲出讓宗地評估測算有關事項的通知》、《煙臺市中心區土地儲備出讓工作程序規定》,理順工作程序,明確各相關部門和單位的工作職責。4.催繳往年欠繳土地出讓金4.13億元,完成地租征收1000萬元。對濱海大社區、五洲國際等16個舊城、舊村改造項目征集了土地熟化整理人,籌措資金7.7億元。
【地籍管理】 全市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落實經費1.8億元,招標選擇作業隊伍12家,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調查完成村莊6403個,面積13075.2平方公里,占總量的96.6%;宅基地使用權調查完成109.8萬宗,占總量的58%;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調查完成3.1萬宗,占總量的62.8%,確權發證工作全面展開,完成年度任務目標。第二次城鎮土地調查項目通過山東省國土資源廳驗收,其中“煙臺市市級地籍管理及公共服務”項目獲2012年度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優秀工程金獎。
【測繪管理】 煙臺市政府發布實施《煙臺市十二五基礎測繪發展規劃》。在全市范圍開展了測繪成果保密檢查,被授予“全國測繪成果保密檢查先進集體”榮譽稱號。完成全市國家版圖意識宣傳教育和問題地圖專項整治行動,共查處“三無”地圖產品4200余件。煙臺地理空間信息公共平臺服務功進一步強化,將地稅、文物、安監等部門納入應用范圍,取得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遠、海陽分別列為省級、國家級數字城市地理空間框架建設試點城市。完成了“天地圖·煙臺”節點建設。建成了“第三屆亞洲沙灘運動會電子地圖”網站,為海陽亞沙會成功舉辦提供了信息保障。
【礦產資源開發管理】 推進綠色礦山、和諧礦區建設,爭取6個礦山被確定為國家級綠色礦山建設試點單位。爭取省級礦山環境恢復治理項目13個,已批復4個,到位資金4500萬元。協助地勘單位申請國家礦山接替資源勘查項目專項資金1.2億元。完成礦產資源整合階段性任務,全市礦山數量由整合前的1245個壓減到了686個,壓減比例45%。大中型礦山數量占全市礦山比例由整合前的2.25%提高到6%。積極推廣先進技術,全市飾面石材礦山基本都使用了輪鋸開采,荒料率從爆破開采的25%提高到60%,礦產開發的規?;?、集約化水平進一步提高,礦山安全生產和生態環境明顯改善。以公開選擇的形式組織了棲霞李博士夼滑石礦等10個礦山的價款評估工作,督促礦山企業及時繳納采礦權價款,市本級征收價款7663.3萬元, 縣級征收價款3532.8萬元。
【礦產資源勘查管理】 深入貫徹國務院《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綱要》,推進找礦工作。共發現招遠玲瓏金礦田水旺莊礦區等金礦開采后備基地11處(其中60噸以上大型礦產地1處);福山王家莊礦區銅、鋅礦開采后備基地1處。探明金金屬量103.7噸、銅金屬量18.8萬噸、鋅金屬量20.8萬噸。深部找礦取得重大進展,棲霞笏山、萊州西嶺和萊州沙嶺控制礦產資源儲量金金屬量分別達18噸、130噸和300噸以上,最深見礦深度達2200多米。萊州市三山島北部、朱由西部兩處海域金礦普查和龍口柳海北部、梁家西部兩處海域煤礦勘查進展順利,已累計投入資金2.5億元,完成機械巖心鉆探4.3萬米,1:2000地形測量達3平方公里,樣品基本分析103件。
【地質保護與地質災害防治】 完成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十有縣”建設,啟動鄉鎮國土資源所地質災害防治“五到位”建設。與氣象部門建立了災害氣象信息通報共享制度,汛期累計發布預警預報信息5次,避免了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完善礦山地質環境保證金制度,收繳保證金1068.9萬元,全市已累計繳存1.7億元。積極督導招遠市辛莊鎮北截村(510戶居民)、蓬萊市大柳行鎮唵口村(220戶居民)、棲霞市廟后鎮欒家莊和棲霞北夼—后張家莊村等四處地質災害隱患點的搬遷避讓工作。招遠、蓬萊兩市的39棟安置樓房已經封頂,可確保2013年汛前完成搬遷;棲霞市搬遷區域申請變更,已上報省政府。
【執法監察】 土地方面,共立案查處違法用地606宗,面積6972.8畝,耕地面積2596畝,立案率100%。已結案604宗,結案率99.7%。收繳罰款7054.3萬元、沒收建筑物143.7萬平方米、拆除違法建筑4.9萬平方米,提出行政處分建議127人,追究刑事責任9人,已全部落實。通過整改,全市違法用地面積、耕地面積違占比分別由10.1%和10.6%下降為6.2%和3.88%。礦產方面,發現非法采(探)礦57個圖斑,除11件作為非立案處理,其余46件全部結案,結案率100%。收繳罰款70.7萬元、沒收違法所得31.9萬元、沒收礦產品6200噸、拆除違法采(探)井架31個、封堵有安全隱患的井口(巷道)34處,查處整改到位率100%。全市土地、礦產秩序進一步好轉。